图片 论高等师范教育中实践能力培养_中超赛事下注-推荐靠谱平台APP*

中超赛事下注-推荐靠谱平台APP*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高等教育 > >

论高等师范教育中实践能力培养

来源::未知 | 作者:中超赛事下注-推荐靠谱平台APP* | 本文已影响
   摘要: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中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实践能力培养意识淡薄。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基地建设滞后,实践组织形式松散等等,针对这些不足,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全面提高师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师范教育;实践能力;教育实践
  
  高等师范教育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与教育发展需要的高学历高素质的师资,特别是培养实践能力强,过渡适应期短,毕业后能较快地与一线教育教学接轨的教师,已成为我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工作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教师不仅要有很好的知识结构,而且要有很好的能力结构;不仅要有过硬的教学能力,还要有较高的班级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对教育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通过考察我国现行的高等师范教育,可以发现高师院校在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组织形式、课程设置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何培养高师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已经成为一个紧要和迫切的问题。
  
  一、高等师范教育中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一) 师范教育意识淡化,实践能力培养欠缺
  随着近些年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很多原来专门的师范类院校已经升级为综合性大学,学校的师范教育特色不再突出,一味模仿综合性大学的办学范式而淡化了师范性。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过分强调理论教学的中心地位而忽视了实践性。学校偏重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视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或者把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知识教学的附庸。把教育实践仅仅作为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过程,教育实践的目的是消化理论知识,除此以外别无其他;而学生为了考试成绩而学习,忽视了对实践技能的训练。因为理论知识是一种客观的、普适的和确证的东西,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是明确、有章可循而又容易操作的,所以无论教与学两方面都愿意把专业知识放到优先的位置,使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压制和排挤。这样,高师生只是满足了教师岗位中的学历角色要求,而教师专业化发展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没有得到重视,学术性和师范性之间的平衡度没有掌握好。而且,师范院校忽视了对学生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目标定位下,大部分高师毕业生要想真正胜任教师角色,还需要在工作后磨炼很长时间。
  
  (二) 课程结构失衡。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许多高师院校的课程体系从总体上来说仍然延续传统的架构,整个教学计划的安排主要围绕专业来进行,在课程的设置上以学科为主,强调学科之间纵向的系统性、关联性和整体性,并逐步衔接深入。课程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组织教学内容,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这种以专业为中心,以学科课程为主要特色的课程设置,不可避免地导致课程结构失衡。其主要表现是,重理论课程轻实践课程,重必修课程轻选修课程,重学科课程轻综合课程。总之,现有的课程设置过分强调学科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忽视了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教育理论课程是培养高师生教育实践能力的核心课程,从课程结构上看,理应有完整、特殊的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但如今,除了几所重点高师院校的教育类课程正在进行探索性实验外,许多师范院校仍沿袭以前的教育体系,除多设了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课程以外,其他专业课程几乎与综合性大学没有什么区别。缺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评价、现代课程论、班级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实验等现代教师迫切需要学习的课程。并且,开设的课程内容陈旧。重理论而轻应用,缺乏开放性与弹性,课程内容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敏感性不高,新的信息相对缺乏。
  
  (三) 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滞后。教育实践时间过短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虽然各级师范院校都加大了教育实践的经费投入,并积极建立、建设教育实践基地(主要为中小学),但是,相比于大量需求而言,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高师生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首先,教育实践基地的数量不足。长期、稳定、系统的接待高师生参加教育实践的单位相对较少,零散的接受单位居多。这其中存在几方面的原因,第一,学校自身对实习基地的建立和发展的力度不够,导致一些可利用的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第二,社会支持的力度不够,一些学校想要与之建立实习合作关系的单位不予支持,导致一些实习基地难以建立;其次,教育实践基地的支持度不高,效果不佳。高师院校与实习学校的合作形式松散,缺少一些相应的配套措施和保障机制,从而使实践过程得不到有效实施。有些学校基于保持课程连贯性和教学计划的考虑,接待教育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很大程度地压缩了实习学生参与一线工作的时间。因此,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和落实相关配套机制显得十分重要。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滞后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过短,通常为6周左右,时间过短就无法使教育实习的内容充分展开,只能限于课堂教学工作,窄化为教学实习。而班级管理、教育科研、教育调查等许多活动基本上都被忽视或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产生实效。  (四) 教育实习组织形式存在缺陷,指导不充分
  教育实践形式包括见习、研习、实习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实习,它是最主要的实践环节和训练方式。目前,教育实习的组织形式大体有三种,一是“分散实习”,让学生自行联系学校实习,大部分回母校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全部由实习学校负责。二是“委托实习”,由高校出面联系相关县市教育局。与教育局签订“委托实习”协议书,把学生交给教育局统一安排到当地各学校实习。学生实习期间的业务指导和生活管理委托教育局和学校共同负责。高校派教师定期到各学校巡视。三是教师带队实习,学生按专业组织实习队,每支实习队安排一位教师带队,下学校实习。实习期间,带队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工作。配合并协调实习学校对实习生的教学、班主任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管理。在以上三种实习模式中,第一、二种形式的实习组织管理松散,在许多情况下,学生在实习期间得不到规范的训练和具体的指导,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处在一种自由、松散、随意状态中,因此能力的提高受到很大的限制。更严重的是由于不能经常督促检查,学生不参加实习活动的现象较为突出,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三种形式由教师带队实习,有组织、有计划、严格管理、规范训练,基本可以避免前二种实习形式普遍存在的缺陷。目前,很多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采用的是第一、二种形式,实习效果明显受到影响。至于实习前的见习,多采用集体到中学听一两节观摩课作罢,接触中学教育教学活动十分有限,收效甚微。

中超赛事下注-推荐靠谱平台APP*

热榜阅读TOP

本周TOP10

浅谈高校中层管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实

浅谈高校中层管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实

[论文关键词]高等学校 中层管理人员 满意度 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中层管理人员处于高校重要管理层级,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