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试论联合办学: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_中超赛事下注-推荐靠谱平台APP*

中超赛事下注-推荐靠谱平台APP*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基础教育 > >

试论联合办学: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

来源::未知 | 作者:中超赛事下注-推荐靠谱平台APP* | 本文已影响
  [论文关键词]区域教育均衡 联合办学 策略与机制 
  [论文摘要]当前在追求教育公平, 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 存在着种种失衡的现象。为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可选择“联合办学”的路径。以联合办学实践为例,提出联合办学采取的基本策略与机制。 
   
  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长期以来,由于历史、体制、政策等原因,如分级管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多渠道筹措经费等政策以及发展观念落后,对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本质联系缺乏深刻认识,导致了“强校愈强,弱校愈弱”的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进一步拉大了义务教育的差距。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如何缩小区域之中校际间的基础教育差距,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有鉴于此,就基础教育发展而言,如何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实现学校间各类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是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必需认真回答的问题。 
  事实上,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亚里士多德就为我们构建了关于平等的实现公平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Unequal Treatment of Unequal”译为“以不平等对待平等”或译为“不同特性,不同对待”这一关于公平的至理名言,不但构成了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平台,更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可操作性策略。在公平理念的引导下,我们不仅要通过联合办学,努力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基本相当的教育资源,而且要积极促进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联合办学,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顺应时代的“珠联璧合”。 
   
  一、概念界定:联合办学模式的类型及主要特征 
   
  对于联合办学,目前并无权威定义,在有关文件或协议中,也找不到一致表述。综观国内教育改革的发展历程,“联合办学”的诞生时间并不久,在基础教育阶段尚属“较新鲜事物”。笔者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联合办学是指由不同层次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成联合办学协同体,通过在办学理念、行政管理、师资队伍、教学研究、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共建共享,快速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大面积增加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受益范围,实现区域之中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目前采取的类型常有以下几种: 
  (一)学校合并:即通过名校或热点学校“吃掉”普通学校或薄弱学校的方式办成某地区超级规模的一所大校。此种联合办班目的是为了方便垄断当地教育资源。 
  (二)普通学校傍名校:即普通学校或薄弱学校依傍名校或热点学校,实施联合办班。此种联合办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普通学校或薄弱学校的知名度,改善其不良形象。 
  (三)“名存实无”的联合:也就是仅从招生宣传需要的角度出发,口头上宣称联合,但没有或很少有实质性合作内容。或者只是校长之间达成默契,进行联合,这主要是凭借私人关系,联合是校长们相互“示好”的一种方式。 
  不难看出,目前流行的这三种基础教育阶段的联合办学方式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基本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因而难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难以体现出教育的公益性,其主观目的与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宗旨往往是背道而驰的。 
  景德镇田家炳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外国语学校)与市直热点学校的联合办学是一种创新的办学模式,它尊重客观现实,遵循教育规律,着眼长远,力度大,程度深。其一,该项目由教育主管部门直接促成,有教育主管下发文件为保障,要求联办形成“紧密型的办学联合体”。其二,联合不是兼并,也不是办“校中校”。外国语学校与热点学校联合办学,是景德镇市教育办学改革的新探索。其三,联合不是“普校傍名校”。外国语学校与兄弟热点学校,在当地基础教育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四,联合办学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等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旨在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学校布局调整,体现了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该项目为纯粹的公益项目,依照就近入学的原则招生。概而言之,外国语学校与市直热点学校的联合办学是一种以教育主管部门为保障的稳定办学模式,它建立在优化教育结构、均衡教育资源、彰显教育公益性与公平性的宗旨上,建立在联办学校独立、合作、公平、互利的基础上。这是一种名实相符,资源利用最大化、价值实现最大化的办学模式。 
   
  二、区域内基础教育发展中的失衡问题 
   
  教育均衡发展,是指通过法律法规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确保给公民或未来公民以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政策制定及资源配置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教育效果和成功机会的相对均衡。但在当前在追求教育公平, 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 存在着种种失衡的现象。 
  (一)区域内城乡教育的不均衡。受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目前我国不少区域教育既包括城市学校,也包括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这三类学校之间的发展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尽管通过共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的努力,增进了学校间的交流和融合,实现了优势互补和资源的共享,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这些学校的教育,在教育理念、管理方式和人员素质等方面,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体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景德镇田家炳外国语学校地处景德镇西郊的城乡结合部,位置偏僻,办学条件差,周边几乎没有大的居民群。它即不占天时更不占地利,在城区热点学校急剧扩张,计划生源相对减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条件不便等因素四重压力下,一度造成在联合办学之前学校生存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二)区域内校际间的不均衡。由于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不同学校在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学校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原本就决定了区域内校际间的教育发展不均衡。外国语学校学校在其发展史上曾经历了初级中学、普通完中、建筑职业中学、公办民助学校、外国语学校诸多发展阶段,除不成功的改制阶段外,学校人事制度没有太大变化。从曾经红火的职业中学转为普通中学,其产生的教师比例失调给学校定格为普通中学方向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三)区域内不同人群间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主要是针对弱势群体的教育与其他群体的教育而言。弱势群体的教育包括经济困难家庭子女教育、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学困生的教育、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等。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家庭条件好的与家庭条件差的、健康儿童与残障儿童、城市户籍学生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之间,其受教育的情况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反映出区域内基础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教育均衡的难点,也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联合办班之前,外国语学校的生源中,农民及农民工子女占90%以上,加上公共交通的却失,连续十多年,初一只能招到两个班,共90多人。又由于家长为生计所迫的迁徙而造成学生的流失这对学校的发展形成了极大的制约。

中超赛事下注-推荐靠谱平台APP*

热榜阅读TOP

本周TOP10

质性评定方法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

质性评定方法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

摘要: 质性评定方法是对量化评定方法的反思批判与革新,它全面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特质,真实地反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