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对人类文明所起到的作用可以这样描述:如果一个国家的是一种饮品,那么其文化就决定了它的口味是甜还是酸,文化是区别不同地域,国度特征的试金石。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西方价值观念,文学创作及西方政治制度三方面剖析了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文化的渗透,并从基督教文化的角度来加以解释说明,旨在揭示基督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基督教,基督教文化,西方文化
1、基督教文化
l.1基督教
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了犹太教耶和华上帝和救主弥塞亚等概念,以及希伯莱圣经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早期的基督教是作为群众运动产生的。随着基督教的传播,社会各阶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教会。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别,还包括宣称跟其他教会有着不同历史渊源和信念的基督教派(黄心川,141)。基督教在西方社会逐渐成为一种“普世性的宗教义化”,它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仍未衰落(赵林,27)。目前基督教乃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精神核心之一,它渗透到了西方政治,思想,义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1.2基督教义化的基本要义
对于“文化”一词,人们有无数种理解。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督教文化有两大来源:一是希伯来文化;二是希腊文明。它从希伯来义化得到了一个信仰的上帝,从而继承了犹太教“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伦理普遍主义传统;又从希腊文明得到了一种理性逻辑的求知工具,从而继承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认知普遍主义(陈召荣等,138)。
从历史来看,基督教文化是指希伯来文化吸收古希腊文化的某些成分后演变成的一种新的文化。圣经是基督教义化的最好体现。所谓基督教文化包括:圣经,圣徒的言论及宗教会议的决议所组成的教义以及人们对教义的阐释;教会的组织机构及神职人员的活动和对他人的影响;人们的基督教意识指的是对基督教的信仰,对艺术及哲学和历史的描述和批判。帝国后期,被统治阶级利用的基督教以统治工具的形式为统治阶级服务,而《圣经》的最终形成,不仅标志了基督教思想体系的正式确立,更为基督教文化的传增添了极大的动力。
2、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王佐良,50)。这种活动以个人,社会个体的生存及发展为目的,被一代又一代地广泛传播。人们通过谚语,童话故事,艺术,大众媒体对各自所属的文化进行习得。基督教被视为西方精神文明的支柱,基督教文化更是对西方世界的价值观,义学艺术,政治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基督教义化对西方价值观的影响
价值观是文化在每一个个体身上最集中的体现。价值观是一套习得的规则,以用来作出决定或解决矛盾。价值观是一种对真,善,美判断的观点。
对于西方的主流价值观所强调的内容,大部可以在基督教义化中找到其根源。我们常常以西方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与我国的集体主义进行比较,其实,个人主义的思想根源出于基督教《圣经》中基督教伦理中的戒命的第二条“要爱人如己。先自爱,次之为爱人如己。”需要强调的是,往往存在着将个人主义与自私主义联系在一起的误区,但其实真正的个人主义所体现的是一种道德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哲学,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独立的美德”,“个人独立”,一种以个人为中心对待社会或他人的思想和理论观点。个人主义在西方表现为对个人财富,权利,智慧的尊重。也正是这种价值观激励着个体的进步从而带动了整个西方的进步。
对于西方文化所强调的“进步与改变”也可以在基督教的信条中找到相对应的答案。从耶稣为改变整个世界而降生,到他被钉到十字架上的那一刻,再到耶稣基督的再次复活。基督教教义告诫其信奉者的是万物都是在发展中变化,在变化中进步的。人们所需要坚信和做到的是破除旧的事物的枷锁,不断地向前前行。正如创世纪,复活等等基督教教义和信条所提倡的。本届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参加就职竞选时以“改变”作为自己竞选的口号,提倡只有改变才能为美国带来进步和才能让美国保持先进。他的成功就出自于他对美国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精准把握。
2.2基督教文化对西方义学的影响
义学艺术是体现文化的最好体现。在基督教义化的影响下,西方在学显现出了独有的特点。蔡元培(98)曾指出:宗教和文学有很密切的关系,因为两者都是感情的产物。从中世纪的宗教文学,之后的文艺复兴时期,一直到二十世纪,基督教精神一直是西方义学中潜在的暗流。
基督教文化在义学方面的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基督宗教精神作为西方文学的核心观念,作家在作品中往往通过隐喻的基督形象来阐释自己的基督宗教思想,以及以基督精神来审理世俗社会。这使得基督文化的传播得到了巨大的推动力。霍桑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设置了由原罪到忏悔,再到救赎的故事结构,把海丝特与狄梅斯迪尔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剖析他们的灵魂。《红字》的结构框架,开端就是以男女主人公道德上的堕落为出发点,经过千辛万苦的灵魂上的历练,从而获得最终意义上的解脱,实现人性的升华,在宗教的洗礼中求得心灵的平静。小说的主题在于叙述两个犯了罪的人如何走向灵魂的新生。而霍桑选择了不同以往的视角,来探索道德和善恶问题,将《圣经》里充满上帝感召精神的篇章,溶于整个故事,化作新的成分,把抽象的“原罪”的文化原型融入具体的社会问题的揭示之中(常耀信,64)。《悲惨世界》中蹲了19年监狱的苦役犯冉阿让,意外地闯进了主教卞福汝的家里,受到了热情的款待,临走他偷了主教的一套银器,主教不加追究反而加送了一对银烛台,他对冉阿让说:“我的兄弟,我赎的是你的灵魂,我把它从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弃的精神里面救出来,交还给上帝。”雨果在这里真切的体现出了基督文化中的爱与宽容是最大的拯救力量的思想。
作家们在进行创作时,有意把《圣经》故事的寓意融汇到作品的情节和人物性格里,进行陪衬和烘托,这又多以典故引用的形式来表达和诠释,更丰富地表现出了基督教义化对其的重要影响。
2.3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政治的影响
基督教的教义所体现出的文化在西方的政治制度中也有这充分的体现。西方一些国家的立宪政治制度正是这一点的体现。基督教认为,人是按照神的形象创造的,因此每个人的天性中部有神性,天地万物,唯有人具有神的灵明。后来,尽管人因对上帝的叛离而导致了人性与人世的堕落。但在基督教的传统里,人的神性从未因此消失。这个神性赋予了人作为被创造物固有的尊荣,权利,幸福与慈爱。人生而自由、平等,因为基督教认为人人均为上帝的造物,人只受上帝的奴役。人权是天赋的,作为地上之国的人类世界必须保障这一天赋的人权,并通过立宪表现出来。通过立宪解决这一问题,也是基于基督教对人类理性坚定不移的信赖。理性是西方宪政国家的基础:正是在每个人理性即自利自保,趋利避害本能指引下,人们才会并能够订立契约组成国家(钱福臣,37)。这也解释了在政治上保护人权的主张。
17、18世纪以来欧美确立的那种自由宪政,从19世纪晚期开始有了变化:由于基督教文化的缘故,福利国家的政策取代了自由放任政策。直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所有福利国家都是基督教国家,而这些国家的宪法又有效地辅助了这项政策,这一切所说明的并不是一个巧合。这涉及基督教义化中关于“情”的伦理,人的自爱与博爱,以及与此相关的人的救赎与行善。基督教伦理中的戒命有两条:第一,耶稣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第二,要爱人如己。先自爱,次之为爱人如己。基督教的爱是一种博爱。《圣经》强调对穷人的关心和爱:在你们的地收割庄稼,不可割尽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遗落的,要留给穷人和寄居的。基督教对人类命运的普世关怀,不但肯定了个人,即自爱和自我,的价值,而且也肯定了人类有共同的价值,即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可以恪守共同的法则,共营社会政治生活。这就充分的解释了西方国家优越的福利政策。
3、结论
基督教义化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西方文化处处浸透了基督教的影响。了解基督教及基督教文化,熟知基督教文化在当今世界文化领域的重要地位是十分必要的,从而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基督教义化及其影响在西方文化中的准确地位。另一方面,正如许多语言学家所指出的,语言学习很难在忽略其义化背景的情况下达到较高水平。基督教文化在义学创作,语言发展上等领域都有渗透,所以在学习了解基督教义化的同时,对外语学习也会带来的积极影响非同一般。
参考文献:
[1]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98
[2]常耀信,漫话英美义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64.
[3]陈召荣,李春霞,督教与西方文学[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138
[4]黄心川,世界十大宗教[M].北京:社会科学义献出版社,2007:141
[5]钱福臣,美国宪政生成的深层背景[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37.
[6]王佐良,欧洲文化入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50.
[7]赵林,在上帝与牛顿之间[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7:27
随机阅读
- [西方文化] 歌德与席勒的经典化过程
- [西方文化] 现代性的多元之维
- [西方文化] 从心理学的发展看弗洛伊德
- [西方文化] 西方文论的知识型及其转向
- [西方文化] 《女神》:青春期征兆与中
- [西方文化] 果园的生态符号意义
- [西方文化] 试析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价值
- [西方文化] 新时期西方文论影响下的中
- [西方文化] 论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喜剧
- [西方文化] 浅谈美国法律教育的经验与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西方文化] 西方文论的知识型及其转向
- [西方文化] 德里达:翻译与解构
- [西方文化] 席勒的冲突论与黑格尔的冲
- [西方文化] “宗教大法官”与巴赫金的
- [西方文化] 《女神》:青春期征兆与中
- [西方文化] 浅谈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与
- [西方文化] 马丁.路德与德意志启蒙文
- [西方文化] 论阿多诺美学的人本主义思
- [西方文化] 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歌的
- [西方文化] 詹姆逊与中国后现代理论的
- [西方文化] 西方现代美学话语转换的四
- [西方文化] 文学中的后现代伦理:后期
- [西方文化] 哈姆莱特的宗教思想和他的
- [西方文化] 试析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价值
- [西方文化] 焦点与争鸣:当代中国西方
- [西方文化] 沃尔夫冈•伊瑟